臉上愛長斑的三個階段,艾灸這幾個穴位能祛斑
2021-10-30 16:17瀏覽數:970
青春期:10-18歲
青年期:20-30歲
中老年期:35歲~50歲
注:據權威醫學期刊《柳葉刀》刊登的論文指出,現代人的青春期從10歲開始
青春期,小小年紀長雀斑?
很多青春期豆蔻年華的小朋友會長出雀斑,多與遺傳基因有關,白種人的青春期多長斑就是典型例子,這是難以根治的。
遺傳的雀斑一般從青春期開始長,主要長在鼻梁以及眼睛下方,嚴重時會出現在背部以及手臂處,屬于比較難祛掉的一類斑。
但如果父母沒有雀斑,全家就娃兒有,則可能是風邪外博所致。由于身體內熱重,青春期發育的時候想得太多了,加上過食辛辣食物,血熱與風邪相博,阻于經絡中的細小的脈絡,氣血不能上榮肌膚,長出雀斑。
《醫宗金鑒》指出「內火郁于孫絡之血分,風邪外博,發為雀斑。
青年期,黃褐斑最愛你二三十歲的女孩,本是仙氣滿滿的年紀,卻因為突如其來的黃褐斑,讓臉色暗黃無光,瞬間淪為黃臉婆。其實,這是身體失調的一個信號而已。
中醫認為,「無瘀不成斑」,瘀血阻絡,導致面部的氣血不通暢,形成各種淤積就成了黃褐斑。
妊娠斑、黃褐斑其實算同一類斑點。主要是在情緒不佳、壓力變大時,肝氣抑郁不暢達,氣血瘀滯了,血脈里的毒素濁物,就變成黃褐斑表現出來,而且長的部位也不一定。
事實證明,很多女孩長黃褐斑,就是在情緒不好、感情創傷之后,而且她們時常情緒郁悶,煩躁易怒,還會胸悶不舒,胸脅脹痛,大多數還有婦科問題。因為肝經走乳腺,走子宮、走面部,它是連帶著的,是一個體系上的,從肝經的走向就可以看出來。
35歲以后的各種斑中年女人的色斑,形式多樣,有雀斑、黃褐斑、黑斑等。 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女人,生活壓力、飲食勞倦、經孕胎產,很容易有不同程度的脾胃虛弱、肝腎不足,氣血變弱、腧布到臉部受到了阻滯,所以很容易形成了色斑。
比如黑斑,黑色對應腎,腎主水,水虧不能制火,火燥結成黑斑。老年人這種現象特別明顯,會全身出現老年斑,主要是腎氣不足了。
最易長斑的5種人1、 燥
怒火攻臉,肝郁火旺、容易生氣的人,內火一動,風火之邪就會涌到面部,面部又不能及時疏散這些邪氣,于是邪氣滯留絡脈而結下斑點。
2、冷
體內寒氣重,水濕無法代謝,停留在體內,阻塞經絡,尤其是肝經,臉上還是有一片斑
3、宅
久坐之人,特別容易有下焦(盆腔)血瘀。這類情況導致的色斑顏色更深。同時也容易痛經、月經有血塊
4、勞
勞熬夜傷肝傷腎,容易長斑。晚上11點到1點,膽經旺,1點至3點,肝經旺,肝膽負責排毒解毒,這段時間不睡必定變丑。
5、孕
如果準媽媽和新手媽媽們沒有照顧好自己,造成氣血不足,會加速長斑。
血遇熱則行,艾灸淡斑棒極了有色斑的患者大多有血瘀,光用外用產品治標不治本。
通過艾灸刺激我們身體里自帶化瘀的穴位,作用不遜于吃當歸、益母草、田七。
不同的斑有不同的灸法
(一) 肝斑(黃褐斑):
肝斑呈灰褐色,大小不一,邊緣不整齊,呈蝴蝶狀地圖狀,對稱分布在臉面。伴有煩躁易怒,胸口漲滿,月經不調,兩乳脹痛,舌質暗等癥狀。需要疏肝解郁、釋放心情、活血消斑。
艾灸穴位:肝俞、太沖、行間、血海、三陰交
(二)脾斑:
呈黃褐色半片,對稱分布在鼻翼、前額、口周,邊界不清,邊緣向中心逐漸加深,腹部漲滿,乏力,經血后期淡而稀,舌質淡,脈遲弱。重點是健脾益氣,活血消斑。
艾灸穴位:脾俞、足三里、公孫、血海。
(三)腎斑:
腎陽虛色斑:呈灰黑色的斑片,大小不一,形狀不規則,邊界清晰,以鼻為中心對稱分布,伴有腰膝酸軟乏力,形寒肢冷,小便清長,舌質淡,舌苔發白,脈遲細弱。
艾灸穴位:命門、關元、神闕
腎陰虛色斑:黑褐色斑片,伴有五心煩躁頭暈耳鳴、盜汗、舌質紅、脈速快。
刺激穴位:復溜 、太溪 、涌泉、 照海
(四)雀斑:
有雀斑的孩子請務必做好防曬, 最好從青春期開始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,不熬夜,睡好美容覺,不節食不挑食,不過度使用電子產品。
在治療女性雀斑的問題上,主要原則就是活血、補血,若能血沖于面,則斑去氣色好!而治血穴位中,血海穴至關重要
祛斑還有小妙招
手背是預防衰老和長斑的部位。先把長指甲剪掉,然后要做的就是「掐骨縫」。
食指與中指間、中指與無名指間、無名指與小指間,在掌背上都有骨縫可以掐到。沒事兒就掐一掐,如同做了個深度美容。
尤其是無名指與小指間的骨縫,叫「中渚」穴。理氣寬中,排濁去濕。相當于「木香順氣丸」